找到相关内容213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教哲学佛教于汉代传人中国

    也是早期般若学的代表人物之一。六家七宗,即本无宗,本无异宗,即色宗,识含宗,幻化宗,心无宗,缘会宗,本无与本无异二宗一家,故以为名,其代表人物诸说不一,一般依宋昙济之《六家七宗论》,将道安作为本无宗的...

    徐文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4465235.html
  • 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(上)

    根本既深,一切幻化都能消灭。但在修行实践中,仍以“自利利他”、“利乐有情”、“大慈大悲”的佛教伦理道德精神为准则。他热心举办...

    高振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2565282.html
  •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略注

    亦复自笑。言如幻者,《智度论》卷六云:譬如幻化象马及种种诸物,难知无实,然色可见,声可闻,与六情相对,不相错乱。诸法亦如是,虽空而可见可闻,不相错乱。言如阳焰者,《智度论》卷六云:焰以日光风动尘故,旷野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165299.html
  • 法华经安乐行义记卷下

    折空拙度,非安乐行也。云“别名字说,为四念处”者,简通教也。无生四谛,即事而真,粗细等观,皆如幻化,体空巧度也。以诸法不生而般若生故,即对治行名四念处,同禀无生之说,同缘即色是空故,亦非安乐行也。云“...常法身,非是方便缘合法身,亦得名为证如来藏,乃至意藏。  此一节广解“初安乐行·止观”义。初“而不卒暴”者,体真止也。何以故?诸法从缘生,则有涅槃,因缘空无主故,不卒证,知因缘假合,幻化性虚,攀缘妄想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265300.html
  •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详注(3)

    迦叶佛偈云:一切众生性清净,从本无生无可灭,即此身心是幻生,幻化之中无罪福。  忏悔灭罪偈  罪性本空由心造,心若灭时罪亦忘,  心忘罪灭两俱空,是则名为真忏悔。  忏悔灭罪真言  次结忏悔来罪印,六度外...断惑证真,愍念于有情。最上三宝。  能回施人,回施回施善,所获一切,一切诸功德,犹如幻化幻化似梦境。三轮体空,  能施之人,所施之法,受施之者,故曰三轮,若不住相,则三轮体空回向矣。  体空悉清净。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5565316.html
  • 唐代禅宗与现代思潮

    ,绝不含“神圣尊上”意思。迨释迦牟尼示寂之后,大小乘经律既行,编集流布;依释迦牟尼人世幻化之迹,探证其圆满成就真实之本,遂颇由先觉大师而兼救世恩主之义。塔像之饰崇既严,教主之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0465553.html
  • 略述自性清净如来藏

    世界,众生实际是一个色心的和合体,并没有真实的自我存在着。所以经文中说四科七大相虽不同,而体却是同一如来藏性。经中会通四科即性常住,圆彰七大即性周遍。如《楞严经》说:   阿难,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...

    惟 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4365706.html
  • 部派时代的解脱观

    寂灭空性,犹如日朋天空那样的光辉皎洁,再也没有一些儿的阴影剩余。印顺论师说:“幻化的身心永灭,惟是性空,惟是法身,这即是涅槃”。像这样的寂灭涅槃,是不可以说为什么的。&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1065953.html
  • 佛教医学的特色

    与八识性妄相联系的一切无明妄想。   在佛教医学看来,细身与细心共同缘集为人的内在生理、心理机制,二者互相依存,一体不二。细身中的气,为识之所乘,是识的物质基础,识则是气的作用表现。如《大幻化网导引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4766031.html
  • 论惠能门下的禅法特色

    中,可以清楚地看到对马祖思想的继承。《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》一万三千多字,反复说明的就是“无佛可求,无道可成,无法可得”,一切外在的东西都是“幻化空花,不劳把捉&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3566087.html